壓力引發的「戰.逃」反應

當你面對真實的危險時(例如過馬路時差點被車撞到),大腦會發送訊號給神經及荷爾蒙系統,身體也因此有一些變化,例如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、冒冷汗、胃翻攪、血壓上升、血液由軀幹流向四肢。

這些身體變化原本是為了幫助我們遠離危險,就像古時候的人類需要快跑,以躲避大草原上的猛禽;等危機解除後,再回到原本的生活作息:脈搏減緩、呼吸回到正常速度、消化及排泄系統恢復運作。

所以研究發現,短期的壓力對我們不一定有害,身體很快能復原。造成現代人問題的,是長期的、潛在的壓力(例如高工時、長期經濟壓力等),這會讓人持續處於壓力反應狀態,造成身體的紊亂與耗損。

但是,你也會發現,面對同一份工作或同一個考試(壓力源)時,每個人應對的方式跟感受到的壓力都不相同。有些人就是特別懂的如何冷靜、沈著的因應挑戰。那是因為,我們的實際能力跟看待「壓力源」的方式,會決定「壓力源」造成的影響,以及實際感受到的壓力大小。

練習覺察自己的狀態,練習相信自己的能力,想想最糟最糟的狀況是什麼(你能接受最糟的狀況嗎?),相信自己即使在最糟的狀況下還能再度站起來,就能在「壓力源」來的時候,安住自己的身心,深呼吸,敞開的順流而行。千萬別做的,是緊繃的、「用力」的、死命與壓力源「對戰」,會讓你的能量耗損的更快,更容易感到壓力。

照片感謝:Photo by Clay Banks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