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有則新聞,講述一位化名「牛頓」國中生的故事。
牛頓在當時的國中會考並未如願考上建中,他的父母沒有安慰他、告訴他「沒關係、你做的很好了」
相反地,牛頓的爸爸當時印了上頭寫著「賀!牛頓同學未上建中」的傳單,到處發給親朋好友。
即便牛頓克服了這樣的心理傷害、和家庭的關係也日漸修復,在生活中還是有更多、無法復原的牛頓同學。這不禁讓人思考,父母所謂的「關心」,會不會只是變相的「壓迫」?
前陣子有則新聞,講述一位化名「牛頓」國中生的故事。
牛頓在當時的國中會考並未如願考上建中,他的父母沒有安慰他、告訴他「沒關係、你做的很好了」
相反地,牛頓的爸爸當時印了上頭寫著「賀!牛頓同學未上建中」的傳單,到處發給親朋好友。
即便牛頓克服了這樣的心理傷害、和家庭的關係也日漸修復,在生活中還是有更多、無法復原的牛頓同學。這不禁讓人思考,父母所謂的「關心」,會不會只是變相的「壓迫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