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力決定了現在,潛力決定了未來。
能力是現在會做、能做的事情,潛力是未來會做、能做的事。
潛力始終來自於學習;學習始終來自於挑戰。
我們還有多少未發揮的潛力? 如何找到這些潛力呢?
在企業中有所謂的高潛人才,是公司會想特別栽培與發展的,為了讓他們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與表現,以提高公司的營運績效。
那麼,我是高潛力嗎?
多數人,即使已經被選為高潛人才,還是會懷疑自己,但人的潛力是無窮的,每個人都主宰著自己的人生。該思考的問題不是「我是否有高潛力」而是「要如何發展我隱藏的潛力」?
換言之,你絕對是自己的高潛人才。
在哈佛商業評論中,定義的潛力特徵是具備「好奇心」、「洞察力」、「投入程度」和「決心」(Ref 1)。
一般來說,想要判斷自己或是同事有沒有高潛力都是困難的。除了「投入程度」相對容易之外,對未受過特殊訓練的人,並無法簡單的量測其他三項特徵。我認為,以下兩個觀點更容易預測人的潛力:
1. 潛力 = 可能性
找潛力就是找到自己的可能性。從過去自己的成長與變化,概略預估自己未來的可能變化。 看同事也是如此,一個角色與職責持續有成長與變化的同事,可能性跟潛力也較大。持續思考探索自己腳色與職責的可能性,自然而然給了自己的潛力很大的成長與發揮空間。
2. 可能性 = 目標挑戰度 * 對目標的投入度
可能性是「完成過去做不到的事」,也就是「實現有挑戰性的目標」。也就是說,一個人的可能性大小取決於他追求的目標是否有挑戰性,以及他對目標的投入程度。
企業中的高潛人才通常都是出社會未滿十年的年輕人。年輕人對挑戰的接受度與投入度都高,很快會展現出高潛人才的特質。但隨著資歷越來越深,容易安於現有的成就不願冒險,成長幅度也就沒有過去那麼突出。
由此可見,「高潛力」是果,「目標的挑戰度與投入度」才是因。沒有具挑戰的目標,就沒有突破性表現,潛力也發揮不出來。所以別浪費力氣思考自己跟同事是否有高潛力,也不用尋找評量高潛力的工具,重點是專注尋找自己跟同事的可能性,聚焦投入挑戰性目標,主動開創可能性。
Ref 1: https://www.hbrtaiwan.com/article_content_AR0002726.html